“近年来中小企业收获了众多政策‘大礼包’,但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不确定风险的出现,导致不少中小企业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王国海建议,深化要素保障,助力中小企业提振信心“再出发”。
信心从哪来?立足自身的经济金融专业,王国海从资源要素、政策要素、创新要素和数字要素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上游成本涨价,叠加环保限产、拉闸限电影响,上下游传导不通畅,挤压中下游中小企业利润。”王国海认为,应多渠道保障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电、用水、用气,推动有序用能,确保供需平衡,在限产、限电中分类施策,避免误伤中小企业;突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和相关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横向互动,提升供应链协调能力和响应速度;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创新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广“投贷联动”试点经验,加快推进科技保险的试点工作。
政策协同性不强,创业扶持类政策较少,地方执行政策力不均等,也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此,王国海建议,从财税、减负、稳定原材料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突破现有政策局限性,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分析中小企业数据,科学设定困难企业标准,以累进式税收优惠均衡地给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企业税费优惠。
“在创新要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小企业试错成本和沉没成本高,面临科技人才、科研资金等多项短板。”王国海建议,制定国有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的激励政策,促进人才交流、研发能力互补;鼓励支持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各类计划、工程、专项中,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项目给予倾斜。同时,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加强对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鼓励引导一批龙头企业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生态,推动形成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