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奋斗凝结智慧,宝贵经验指引未来。深入学习贯彻中国致公党在百年征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准确把握参政党建设发展的规律,传承和弘扬致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学习好、理解好、坚持好中国致公党百年基本经验,引导党员准确把握百年基本经验的核心要义,深切体会百年基本经验蕴含的“致公精神”和“致公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将刊陆续刊发有深度、有分量的党史理论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致公党成立100年之际,我再次认真学习了致公党史。回顾思考百年历程,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走过的“路”
致公党1925年10月在北美洲旧金山成立,一路走来,从大洋彼岸的旧金山到香港,从广州再到首都北京,体现的是致公党对回到祖国怀抱的坚定信念,彰显的是要对国家民族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责任担当和执着追求。
进化的“体”
中国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发起,诞生于海外。成立伊始,虽是政党,但组织格局是党堂并存、党堂不分,仍属旧式政党。1931年致公党“二大”后堂党逐渐分离,进一步脱离会党的影响,虽仍属旧式政党,但向现代政党迈进了一步。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宣布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治上“信仰民主主义”“积极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内革命运动”“对一切损害本党及损害国家民族利益者进行斗争”,组织原则“采取民主集中制”“党内各级机构的负责人,概由普选制产生”,“凡党员必须服从党,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由此,致公党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
1952年11月,致公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修订了《中国致公党章程》,强调“本党是新民主主义政党,已确定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要发扬民主精神,走群众路线,要参加各种政治社会改革运动,要把新中国建设起来,稳步走向社会主义,它与洪门的任何一方面都有根本不同之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参政党意识、政治意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按照“四新”“三好”要求,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百年历史中,中国致公党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到新民主主义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组织不断进化,肌体不断强健,特色不断凸显,体现出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优良品质。
执着的“事”
在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中,致公堂倾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为推翻封建专制、创建民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致公党成立后,为争取和维护海外侨胞正当权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富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致公党与广大海外华侨一道开展波澜壮阔的救亡运动,毁家纾难、慷慨救国,并英勇投身于侨居地的抗日斗争行列,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8年5月,致公党发表宣言,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号召广大侨胞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1949年9月,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团结和动员广大党员和海外侨胞,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致公党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十八大以来,致公党不忘合作初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民族复兴伟业献计出力。
回首百年历程,致公党一直顺应历史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时代主题,秉承“致力为公”的情怀与担当,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努力,奋力前行。
信奉的“理”
一个组织、一个政党总有其指导思想和信念追求。1904年,孙中山参加洪门,任职洪棍,改组致公堂,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致公堂的宗旨。随后,致公堂参与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致公党的建立及其后来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缺陷,革命没有成功,中国的前途命运没有改变。
致公党“三大”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从此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信奉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彻底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革命彻底胜利,完全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致公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致公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致力为公,侨海报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倾注的“情”
爱国是致公党始终不变的情怀。当民族尊严受到侮辱、国家受到外来侵略、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致公党的爱国集中体现在对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和倾力支持,集中表现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奋斗的精神及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的爱国体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深情和厚爱。
一个世纪以来,致公党人的爱国之情不断升华,体现出无私的胸怀、崇高的追求、高尚的品格。
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深入学习致公党党史,认真总结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经验,赓续好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既是对致公党百年华诞的真挚献礼,也是每一个致公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
作者:刘良廷 湘潭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湘潭市委会主委(文章在《中国致公》2025年第2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