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的长沙,盛夏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间隙,在第一福利院的走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致公党湖南省直文艺支部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魔法盒子”——木偶、舞蹈服、童话书和满心的期待,轻轻叩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当《幸福拍手歌》的节奏响起,空气突然变得柔软
活动室里,志愿者与孩子们围成圆圈,随着《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旋律拍手、跺脚、点头。一个穿蓝色条纹T恤的小男孩起初怯生生地站在角落,却在第三次"转个圈圈"的指令时,突然绽开笑容,笨拙却认真地转了一圈——像一只终于学会飞翔的小鸟。
木偶戏台上的“狐假虎威”,藏着成长的隐喻
当色彩斑斓的木偶在幕布后跃动,孩子们的眼睛亮得像星星。老虎的威风、狐狸的狡黠,在志愿者灵巧的操纵下活灵活现。最令人动容的是互动环节:平时沉默的小女孩小雨(化名)主动伸手触摸了狐狸木偶,志愿者顺势蹲下身,轻声问:“你觉得狐狸哪里最聪明呀?” 她想了想,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它...会动脑筋。”或许在这个瞬间,童话里的智慧正悄悄照进现实。
舞台上的星光,照亮的不只是孩子
樱桃小朋友踮着脚表演《上春山》时,发梢随着跳跃的节奏轻轻晃动;满江红老师婉转的《梨花颂》响起时,几个孩子跟着哼唱,跑调却认真;王沁琳小朋友用孩子特有的天真语气讲述着《海的女儿》,把海底的奇妙、小美人鱼的勇敢和爱,都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游戏区的欢笑里,藏着最本真的快乐
当“抢椅子”的音乐戛然而止,摔倒在地的男孩咯咯笑着爬起来;“你画我猜”时,比划“大象”的孩子夸张地甩动鼻子,惹得全场哄笑。这些在普通幼儿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在这里却像被放大的珍宝。福利院的老师悄悄说:“有些孩子平时很少这样大笑。”
谢幕时的《化蝶》,舞出了双向治愈
当木偶蝴蝶在《梁祝》旋律中翩跹起舞,几个孩子自发跟着音乐摆动身体。志愿者张女士后来写道:“我们以为自己在给予温暖,却发现孩子们的纯粹反而治愈了我们”。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志愿者团团围住,有的递上自己画的画,有的轻轻拉住衣角不愿松手。或许他们还不完全明白“致公党”三个字的含义,但他们记住了这些带来歌声与拥抱的“新朋友”。
正如活动策划人、省直文艺支部主委唐琳所说:“这个活动我们准备继续进行下去,福利院需要的不只是物质,更是被看见、被记住的感觉。”在这个盛夏午后,文艺支部用艺术搭建了一座桥——桥的这头是志愿者的赤诚,那头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光。而我们知道,这样的温暖,应该被更多人看见,也应该有更多双手来共同搭建这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