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口述湖南致公史】王金枝:回忆衡南县工委的成长

 文章来源:湖南致公 作者:  时间:2025-07-24 08:37:42

  【编者按】百年风雨同舟路,赤子丹心谱华章。在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赓续优良传统、铭记奋斗足迹、凝聚奋进力量,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倾力推出【致敬百年华诞—口述湖南致公史】系列报道专栏,以鲜活的口述历史为载体,回溯湖南致公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展现“侨海报国”的使命担当。

  回望百年,中国致公党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湖南致公人更是以拳拳赤子心扎根三湘热土,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络等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本专栏通过寻访老党员、梳理珍贵史料、记录亲历者的故事,将一段段跨越时空的致公记忆串联成线,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系列报道,让更多人触摸到湖南致公党人“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精神血脉,感受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生机。站在百年新起点,让我们以史为鉴、薪火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致公党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人物档案:王金枝

 王金枝,致公党衡南县工委原主委,衡南县财政局原副局长。1995年加入中国致公党,从1996年起先后担任衡南支部主委,衡南县工委第一、二届主委,致公党衡阳市委会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直至2021年卸任,其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长达25年,将7个人的衡南支部发展到30人的衡南县工委。1997年至2022年,其先后担任过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第十届、第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个人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统战先进个人”等。

  强化组织管理,让工委成为“大家庭”

  今年6月,致公党衡南县工委进行换届选举,正式更名为致公党衡南县基层委员会,这不仅是人事的新老交替,更是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宝贵经验的薪火相传,从此衡南致公开启了崭新篇章。王金枝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参加了会议。她的眼睛含着泪花,向我们讲述了衡南县基层委员会前身衡南县工委成长的故事。

  衡南县工委的前身是致公党衡南县支部。衡南支部成立时,只有7名党员,既无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无活动经费,支部只有靠向单位拉一点赞助开展党务活动。尽管条件艰苦,但是致公党衡南支部用爱心联结党员,用责任成就事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道路。支部先后获得“衡南县统战先进单位”“致公党衡阳市先进支部”“致公党湖南省优秀基层支部”“致公党全国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支部主委王金枝,副主委刘云在中共衡南县委和县委统战部的关心下,分别被提拔为衡南县财政局副局长、衡南县国土局总会计师。支部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办公场所得到了解决。

  2013年,经市、县委统战部同意,报经致公党省、市委会批准,衡南支部正式成立工委。工委下设两个支部,共有党员24人,其中省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1人,县人大代表1人,县政协委员5人。代表委员数占党员人数的38%。工委党员文化水平高,参政议政能力强,工作充满生机活力。由支部到工委,衡南致公因有为而有位,因有位而有名。

  衡南县工委24名党员,分散在财政、工商、国土、交通、教育、卫生、文联等部门,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强化组织管理,有效开展工委各项工作。工委先后建立了“衡南致公”QQ群、“衡南致公”微博、“衡南致公”微信群等交流与学习的空间,让分散的工委成员“思想不游离、政治不褪色、组织有归属”。空间分工合作,责任到人,管理有序,有效解决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分散难聚,分散难合”的缺陷。工委定期在群内发布信息,开展学习,交流互补,形成了一个气氛活跃的学习型大家庭。

  以爱心为基石,让工委秒变“帮扶团”

  衡南县工委以爱心联结党员,凝聚人心。他们利用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增进党员之间的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党员家庭有困难,工委成员全部接济帮扶。

  老归侨李文广病危时,工委主动向市委会汇报,并积极联系李老原工作单位衡南县人民医院以及县侨办、侨联跨省探望,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慰问,使李老含笑九泉,家人万分感激。

  爱心不只氤氲在党员之间。衡南县工委同时也积极组织党员爱心回报社会。如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玉树地震灾害,工委总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奉献爱心,共发动党员捐款近三万元。2011年,工委积极参与县委统战部组织的“知名医学专家江口义诊”活动,党员文玉兰、陶冶参加义诊。2012年,市委统战部举行“百名专家情动衡州大型社会服务活动”,党员陶冶、文玉兰被聘为医学专家,党员全昌波被聘为教育专家。2013年12月,工委组织党内专家到云集社区开展“同心建家园,义诊在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和各企业员工宣讲卫生知识,发放医学书籍,提供免费义诊活动。2013年,湖南致公平台爱心助学启动,衡南县工委与衡南关工委联合,资助了61名家境贫穷且品学兼优的学生。2014年工委党员全昌波,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捐款近2万元作为高中寒门学子的助学金。

  有爱有家,组织强化。衡南县工委始终用爱心这根红线将党员的心紧紧的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以参政议政为平台,小组织力求“大作为”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作为致公党的基层组织,衡南县工委组织并动员全体党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参政议政的履职平台为工委党员搭建了一个“大舞台”。

  为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衡南县工委号召全体党员共建“学习型工委”,要求全体党员都要成“学习型党员”。工委要求全体党员会用电脑,会用现代传媒技术。工委每周在线上开设学习会,一方面传达学习国家省市及本县各项会议精神,另一方面成员之间畅谈每周的学习心得。工委内部形成传帮带,工委的政协委员要对其他党员就政协提案等一系列知识进行传帮教。与此同时,工委还积极派出党员参加致公党省、市委会及各级统战系统举行的各类参政议政培训班,不断提高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在参政议政、社情民意、统战宣传等方面,衡南县工委取得了斐然成绩。工委主委王金枝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向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建议案》、《关于尽快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程序向省人民政府的建议》得到省政协的高度肯定,省卫生厅、农业厅高度重视并积极承办;王金枝和陶冶联名提交的《加速农村村卫生室达标建设,让村卫生室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意见》得到了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2011年,王金枝参加全省政协全会,在联组讨论会上代表致公界别作题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支持县域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的大会发言,受到高度肯定,特别是得到港澳委员们的一致好评。2012年党员陶冶提交《探究县级医院医疗改革中的消极因素》的社情民意被全国政协采用,2013年提交的《关于中医西化问题的几点思考》社情民意,获评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

  衡南县工委为衡南经济社会建设也提出了提案与建议。如:《关于在衡云干线云集镇公路旁兴建综合农资大市场与物流商区》《加快小城镇建设也不能忽视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等。王金枝提交的《关于加快新县城道路设施建设,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标示线标志牌的建议》获得衡南县政府的认真采纳,县财政投入三百多万元建成了平安衡南电子警察和三台合一指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品位,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衡南县工委提交的议案重视调研,注重质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南省卫生厅原副厅长黄顺玲曾专程来到衡南县,就加速农村卫生室建设的提案,与王金枝、陶冶面对面交谈,一时传为佳话,新闻《一份提案两情牵,厅长委员面对面》在“三湘统战网”“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相继刊登。

  衡南县工委的每个党员都以工委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工委每月开展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外地参观学习。党员们紧紧团结在工委周围,一呼百应,各尽所能,服务社会,体现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浪花可以领略海洋的激越。对于致公党这个大家庭而言,衡南县工委可以说是小小的一滴水,它活跃基层,驻足乡野。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集体,却以滴水穿石般的韧性与活力,让致公党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中国致公党湖南省委员会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湘ICP备19001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