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风雨同舟路,赤子丹心谱华章。在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赓续优良传统、铭记奋斗足迹、凝聚奋进力量,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倾力推出【致敬百年华诞—口述湖南致公史】系列报道专栏,以鲜活的口述历史为载体,回溯湖南致公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展现“侨海报国”的使命担当。
回望百年,中国致公党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湖南致公人更是以拳拳赤子心扎根三湘热土,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络等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本专栏通过寻访老党员、梳理珍贵史料、记录亲历者的故事,将一段段跨越时空的致公记忆串联成线,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系列报道,让更多人触摸到湖南致公党人“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精神血脉,感受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生机。站在百年新起点,让我们以史为鉴、薪火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致公党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人物档案:方延川
1985年5月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致公党湘潭市委会第二届委员、板塘支部主委,岳塘区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湘潭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湘潭市第六、七届侨联副主席。
成长
我1952年7月出生在泰国曼谷。父亲方大火是中国共产党旅泰侨党的组织部长,母亲是中共旅泰侨党的机要员。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旅泰侨党解散后,父亲携全家在中共对外联络部的统一安排下于1955年5月回国。
在北京我们住在东四三条十二号中侨委的大院里,我家隔壁是司徒美堂秘书司徒丙鹤先生一家人。1958年母亲通过北京市侨联把我送进了北京香山慈幼院。1965年我进入了北京市第八十五中学读书,同年,我们全家被遣送回湖南湘潭。
初中读了一年就领到了一张“初中毕业证”。没有地方再上学了,只能闲赋在家。母亲凭着她对儿女的高度责任感,为我们订一条条的“清规戒律”;她每天带回大堆书报,选择文章要求我们阅读;她发给我们每人一个笔记本,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并交她检查;她与所在工厂联系,让我们每天上午去车间劳动(不取分文报酬)。那时,我们觉得母亲的要求太苛刻。可是后来,当我们走上社会、务农、做工、从师、议政后,深深体会到少年时代那一段灌输和锻炼,对于我们世界观的确立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工作
1976年12月,我招工进入了国企湘潭电化厂,先在车间当了一年的普工,领导看我有点“小聪明”且动手能力强,就让我去组建电池放电试验室,成为了一名电池放电试验员。在组建电池试验室的过程中,厂里发现了我的工程绘图能力。
1980年5月,厂里对电解二氧化锰成品车间进行技术改造,总工程师把我调进技术科当了一名绘图员。有了这个平台,我对自己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从一开始描图,到可以根据工程师们的口述意图直接绘图。接着又参加了厂里过氧化氢和十二醇硫酸钠的改造工程,从绘图、设备加工、厂房改造、车间安装、试车运行,一样没落下。在总工程师们的耐心指导帮助下,锻炼了我对化工工艺、化工工程各专业的掌控能力。1982年,我全程投入了“重庆嘉陵化工厂过氧化氢工程”的技术转让项目。作为设计方的现场代表,在重庆驻守期间,我知道和嘉陵机器厂这样的国有大企业配合,必须少张嘴、勤观查、多动手才能学到规范的设备制造工艺和规范的设备安装规程。
我知道凭一张读了一年的初中毕业“文凭”和“小聪明”是混不下去的,1986年,我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了湖南化工职工大学,带薪脱产学习化学工程专业三年。1989年,我大学毕业回车间当了技术员。
1990年湘潭电化厂上新项目,我被任命为扩建办公室副主任,同年12月进入“中外合资湖南湘进电化有限公司”任工程部长。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发生在1994年,这一年我被评为了“湘潭市劳动模范”。 同年11月,我被任命为湘潭电化集团公司技术处长、ISO9000认证办公室主任,我拟定的企业质量方针“心系客户、超越自我、稳定持久、追求一流”至今还挂在湘潭电化生产区的的门楼墙上。1996年3月,我担任技改处长兼环保处长、质保处长。1997年10月,我开始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电化集团湘潭力源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湘潭电化锌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湘潭电化集团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湘潭邦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在2012年在这个岗位上退休。
议事
1985年在曾令候先生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开启了我参政议政的新生活。我曾任致公党湘潭市委会第二届委员、板塘支部主委。岳塘区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湘潭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中国有句格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担任市、区两级政协委员的十五年时间里,我提交提案、调研报告近百件(篇)。有的被选为湖南省优秀政协提案,有的被作为湘潭市政协全会发言材料,有的被作为人大唯一的议案。我始终认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的职责,才是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
从做区政协委员开始,我就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如何体现致公党员的公德?
我认为: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它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人”,不是某个个人或企业。所以在写提案、建议和议案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一是从本地整体的经济发展入手,向执政者提出目前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的合理化议案;二是从大多数属地人民的利益出发,急之所急,帮之所需。无论本职工作如何忙,我都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参加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会、现场会及实地调研活动。同时,深入基层,深入普通百姓家,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有的放矢地撰写提案和议案。
九十年代中期,湘潭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困难重重。在市委扩大会上大家就“如何协助政府推动湘潭的招商引资工作”展开讨论。我写了《关于突破招商引资工作困境的提案》和《关于合理引导城市建设的提案》作为了致公党湘潭市委在政协八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2002年,我参与写作的《湘潭工业化推进战略研究》的调研报告以致公党市委的名义提交给了湘潭市委市政府,该文被评为中共统战系统二等奖、湘潭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应该说我是湘潭最早关心垃圾处理问题的人了。2003年,我以致公党湘潭市委的名义向政府递交了《湘潭城市垃圾处理对策》的调研报告。整个报告从信息收集、现场调查、部门走访、报告编写一共用了8个月的时间。同年,我写了《打造国内二级物流中心,服务和促进湘潭的工业化进程》的调研报告以致公党湘潭市委的名义提交给了湘潭市委市政府,这应该是湘潭第一个系统提出物流理论的建议。
在担任市政协委员的十年里,我先后以致公党湘潭市委的名义,向市政协、省政协提交了《关于我市国家级高新区体制定位和发展的建议》《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水上物流的调研报告》《关于在湘潭市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几个问题的建议》等多份调研报告。由我主笔的《湘潭构建两型社会与航运发展规划的建议》被省交通厅列入十二五发展计划。
从2008年开始,我担任了湘潭市侨联第六、七届副主席。我主笔完成了《完善政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课题调研。该研究课题经省侨联上报到中共省委统战部。我写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的研究》作为了市侨联在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书面材料。
在担任湘潭市十三届人大代表的五年时间里,我先后向市人大提交议案和调研报告30多件(篇)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对精神病人实施医疗救助》《向鹤岭地区提供城市自来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公安机关在城市管理中积极作用》《树立法治权威,建立良好社会秩序》《修改湘潭市城区犬类动物管理规定》等等。
由我编写的《推动湘潭市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办理议案的七大措施,强力推动了湘潭中小企业的发展。由我领衔提出的《关于迅速启动城市垃圾处理场(厂)建设的议案》和王国祥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的议案》合并成一个议案,是湘潭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批准的唯一议案。该议案提出的七条建议中的最后一条:政府要以“采购服务”的心态,委托个体资源回收者对社会垃圾进行资源化收集处理,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垃圾减量补贴”措施给了政府有关方面一个最好的启示。
不敢说我提交的调研报告、提案、建议都发挥了作用,但我看到湘潭在一天天发生着我所希望的变化,我就感到欣慰。我也没奢望我提交的提案都能发挥作用,但我尽了我的责任,我用心了,我不觉得辛苦,我也不觉得累,因为我是致公党员,是爱国归侨,是我光荣父母的儿子。2012年,湘潭电视台法制频道邀请我担任该栏目的特约评论员。
卸任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后,我依然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如:《关于督促各地政府尽快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最后一公里的建议》《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冷眼向洋看世界》《怀念英烈,不忘初心》等等。
退休后,我被湘潭的老归侨们推选为“湘潭市老归侨联谊会”会长。我向市侨联提出了“带着国旗看祖国(世界)”的活动倡议。
倡议得到湘潭巿侨联的鼎力支持,致公党员、侨界人士和我也积极赞助,捐款购置了国旗和“我从湘潭来”两种旗帜。活动开展以来,陆续收到了各届人士不断发来的相片、视频1300多张,分别来自中国的21省的各个地方和世界10个国家。老侨联谊会每天在微信上发布《带着国旗看祖国(世界)》,发布日记191篇,发布美篇故事40集,发布《再看看五星红旗飘过的地方》39集。活动得到了各方的赞许,湘潭日报、湘潭电视台、红网也纷纷报道。
我们这些老归侨们,看到五星红旗下祖国各地的照片,激动的热泪在眼眶里,颤抖的声音在喉咙里:以前在海外,感觉我们就像没家的孩子。只有在海外被欺侮的经历,才知对强大祖国的依恋。没有祖国,没有五星红旗,哪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珍爱五星红旗,见到五星红旗,就是见到了亲人。现在我们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就想看见祖国各地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希望、我们的传承就是五星红旗,让年轻人把五星红旗接过去,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