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样本一孙学斌先生与样本二余政仁先生为生物学全同胞关系。”5月18日,在浏阳市葛家镇,当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汉五生物工程(长沙)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笑丹宣布寻亲鉴定结果后,失散六十余年之久的余政仁三兄妹相拥而泣。
作为此次寻亲背后的“大功臣”,谭笑丹表示,这是她助力公益寻亲以来的第67个成功案例。
(认亲现场)
失散六十余年
故事的起点还要追溯到1961年。
那一年,正值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因家境贫寒,余政仁的母亲早逝,父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带着子女三人去长沙“讨生活”。到长沙后,一家四口先后因故失散,父亲再无音讯,最后只有余政仁一人辗转回到浏阳。
余政仁无法预料,全家失散后,年幼的弟弟妹妹被长沙的福利院收养,后又被河北邯郸的两户好心人家领养,自此就在河北扎下了根。
时光飞逝,怀着对祖籍家乡的思念,弟弟孙学斌(领养名)与妹妹侯随庭(领养名)萌生了寻亲的念头。
“家位于小山沟中,房前有河流,房后紧靠山脉,山上遍布竹林。”孙学斌虽然记得自己在长沙被领养的过程,但对原生家庭的记忆为数不多。仅凭这些线索,要在长沙的茫茫人海中找寻亲人,无疑是大海捞针。经过七年苦寻,事情仍未取得进展。
几经辗转,孙学斌的儿子无意得知了谭笑丹的寻亲公益事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络上求助谭笑丹。寻亲之路,自此发生转机。
DNA检测 破解身世之谜
“接到请求后,我们立即组织寻找。但因年代久远、信息模糊,找寻难度较大。”谭笑丹表示,她将孙先生提供的信息反馈给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发动相关力量进行排查。
经多方合力,浏阳当地志愿者提供一条关键线索:葛家镇居民余政仁大致匹配当事人提供的信息。
这条线索让谭笑丹看到了希望,当收到河北寄送过来的孙学斌样本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余政仁采样,并马不停蹄地赶回公司进行DNA检验。次日,检验结果表明:余政仁与孙学斌具有亲兄弟关系。三兄妹六十余年的思念,至此得偿所愿。
“谢谢你啊,让我们兄妹终能团聚。”认亲现场,孙学斌泣不成声,已是迟暮之年的他,紧握谭笑丹双手连声表示感谢。
记者了解到,20余年来,谭笑丹和团队免费为寻亲家庭提供DNA样本鉴定,共帮助67个家庭找到亲人。
谭笑丹表示,帮人寻亲犹如大海捞针,有可能一个案例就要比对很多份样本,但无论路途崎岖坎坷,市政协侨联界别委员工作室都将再接再厉,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办更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