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风雨同舟路,赤子丹心谱华章。在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赓续优良传统、铭记奋斗足迹、凝聚奋进力量,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倾力推出【致敬百年华诞—口述湖南致公史】系列报道专栏,以鲜活的口述历史为载体,回溯湖南致公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展现“侨海报国”的使命担当。
回望百年,中国致公党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湖南致公人更是以拳拳赤子心扎根三湘热土,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海外联络等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本专栏通过寻访老党员、梳理珍贵史料、记录亲历者的故事,将一段段跨越时空的致公记忆串联成线,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系列报道,让更多人触摸到湖南致公党人“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精神血脉,感受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生机。站在百年新起点,让我们以史为鉴、薪火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致公党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人物档案:骆伟
1996年加入中国致公党。曾任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正厅级巡视员。湖南省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常委兼副秘书长,省侨联常委,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特邀监察员。
致公渊源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循着手风琴伴奏下高昂热情的歌声,我如约来到致公党湖南省委会文化与艺术委员会活动基地,采访原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省委会老龄党员联谊会主任骆伟。
在这里,骆伟刚刚结束由他主持的致公党湖南省委会“重阳侨海情”主题活动筹备会。散会后的几位艺术家意犹未尽地排练起来,骆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边轻轻打着拍子边笑着说对我说:“《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是我们致公党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的原唱。”
时间回溯到1995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在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首期非中共人士骨干培训班”,作为非中共人士代表,时任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校区)科研所副所长的骆伟被学院党委派到这个由全省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培训班参加学习,在一百多位学员组成的培训班上,他被选为班长,这一年,他41岁。
培训期间,他开始认识统一战线,并对各个民主党派有了初步的了解。民革、致公党等党派负责人向这位班长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党派。
“从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李安光那里,我了解到,中国致公党是侨党,是以致力为公为宗旨的民主党派”,骆伟说。
培训班结业后,学院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找到骆伟,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要求他加入一个民主党派,以便开展统战工作。考虑到祖籍为著名侨乡广东开平的骆伟是美国侨眷,部长建议骆伟加入中国致公党,骆伟欣然同意。
“当时,铁道学院还没有成立支部,只有小组,后来与林科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合并组成支部,在林科所子弟学校一位老师介绍下,我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后来,支部陆续发展了五六名党员,1996年底,成立了长沙铁道学院支部。”
骆秘书长
1997年5月,致公党湖南省委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24名委员组成的致公党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林子亮任主任委员,梁秉标、李安光、李敏、甘霖为副主任委员,骆伟任秘书长。
从此,骆伟从一名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成为一位民主党派专职党务工作者,历任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二届、三届、四届委员会秘书长(并任三届、四届、五届委员会副主委),一干就是11年,直到2008年调到湖南省政协任专职副秘书长,为中国致公党在湖南的发展壮大,奉献了他的黄金岁月。
“高校的行政工作相对比较单纯,主要服务一线老师与研究生,是一条线,党务工作要面向全省,是一个面。”
1998年1月,原担任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林子亮主委调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工作繁忙,而专职副主委李安光因罹患重病在家休养,省委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任便压在骆伟秘书长肩上。
“民主党派是委员会制,为保证每月一次的主委会会议决策,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秘书长的职责更多的是在执行层面做工作。”
“党务工作,是服务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省委会机关要服务好各个市委会。”——抱着这个宗旨,致公党湖南省委会机关十多名成员紧紧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完全的一致。
凭借在高校工作多年的经验,骆伟与省内各高校统战部和党委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支部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党的十五大以后,作为统战大省的湖南,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统战工作出现开明开放的格局。在林主委领导下,为推动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我们提出,如果强调归侨身份,会局限党员的发展,面会越来越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留学归国人员应该是新阶段中国致公党联系和发展的对象。要有成份论,但不唯成份论,要有侨,但不唯侨。”骆伟说。
“侨”与“海”结合,“海”可变成“侨”——正是因为这个里程碑式的思路转变,使得致公党在湖南省得到迅速而稳定的发展,甘霖、李敏、朱道弘等一大批优秀的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和高素质人才加入致公党,其“侨海背景”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果,得到中共湖南省委会统战部的高度认可。
在中共长沙市委统战部及政府部门支持下,2002年,一个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的“创业园支部”,在长沙高新区应运而生。
情系湘西
“双溪桥、致公桥、桥桥相连通大道;共产党、致公党、多党合作为人民”——这幅对联,是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双溪桥村民们对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二十多年来扶贫工作的由衷赞美,也是骆伟心中最美的回忆。
从2000年起,双溪桥村,这个以土家族和白族人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就与致公党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5月,致公党湖南省委会把双溪桥村定为扶贫开发试点村。时任省委会主委甘霖发挥她的专业优势,多次带领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到双溪桥村,手把手指导村民进行柑橘高嫁品改的技术,给村民们送来“摇钱树”;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张家界市委会多方争取资金、发动党内专家出智慧,改善基础设施,修路建桥、架电改水、改厕、建学校……让村民们告别了行路难、照明难、饮水难、入学难,走上了“幸福路”。
“每年我都要去几次,看到双溪桥村一点点地发生变化,真是无比的欣慰。2001年,我们筹资10万元,在村里三条溪流上架了三座石桥,把全村16个组联成一个整体,连通了邻近4个村,解决了通路问题,把县城和双溪桥村的距离缩短了20公里,原先村里的水果、蔬菜运到城里要花一天时间,现在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源于扶贫工作,工作组与时任桑植县副县长的向佐谊(现任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结下深厚的友谊,在致公党湖南省委会推荐下,向佐谊加入中国致公党,加速了在张家界成立市委会的步伐。
“张家界市原来只有两名党员。1997年,我们决定在张家界建立组织;2001年12月15日,致公党张家界市直属小组成立,2007年6月6日,致公党张家界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委会,向佐谊同志担任了主委。”
2017年4月,时任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主委胡旭晟一行赴桑植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后,成立了双溪桥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向村里派驻工作组,帮助该村完成整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生态村建设规划和“一米一果一苗一景”产业发展方向。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举全省之力“结穷亲、再创业”,再度精准扶持双溪桥村。
致公党湖南省委会20年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付出,美了村庄,富了村民,使这个贫穷落后的白族小山村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实现了美丽蜕变。
侨海情深
2006年5月,时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珣章率团赴美国参加在费城召开的美国洪门致公总堂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组织代表,骆伟随团访美。
“我们这个团共有五人,其中有致公党中央联络部副部长白俊杰、中共中央统战部党派工作局负责人陈延武等。我们从北京飞抵纽约后,纽约洪门致公堂派人安排两台车在机场迎接,把我们送到下榻的酒店。当我跟他们聊起我在旧金山的堂姐时,他们很热情地为我联系,让我感受到很浓的人情味。”
18日,纽约洪门致公堂在喜运来酒楼为代表团接风洗尘。“从纽约飞抵费城后,我们看到,来自全美各地及加拿大、菲律宾、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洪门致公堂代表和来宾二百多人欢聚一堂,都来祝贺,仪式感非常强。”
作为致公先贤司徒美堂的老乡,身处海外的骆伟第一次接触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更深入地感受到了海外华侨的赤子之心和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促使他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洪门独有的“义哥精神”,服务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归侨侨眷。
“骆主委待人亲切平和,从不摆架子;关心党员,成人之美,不求回报。那时候,我们只要去河西办事,总是喜欢到他办公室坐坐。他调到省政协后,我们还是喜欢去看他,他总是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原致公党湖南省直湘霞支部主委、致公党湖南省委会文化与艺术委员会主任曾南清说。
“老龄党员们家里有什么事,骆主委总是尽量亲自赶来慰问,让我们倍感组织的温暖。”湘霞支部党员杨岳森说。
在骆伟和致公党湖南省委会组织处、老龄委的推动下,2020年以丰富党员业余生活、联络老党员情谊为宗旨的“致公之声合唱团”成立。合唱团在省委会机关每周坚持排练,几十名爱好音乐的党员在这个“艺术之家”得到了愉悦身心的归属。
“如果说党派工作是一首合唱歌曲,谦逊儒雅的骆主委虽不是唱主旋律的,却是唱和弦唱得最好的那个。”翻看着老照片的曾南清说。(整理者: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