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省政协委员、省委会副主委黄锋代表致公界别作大会发言。
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打造新质生产力强劲增长极
我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达5059.5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将达到2万亿。我省是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低空产业。当前我省低空经济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筹力度不够。我省尚未成立省级协调机构,未出台全省产业发展“一盘棋”的指导意见,存在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现象。二是示范引领不强。较广东、安徽等地,我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不够突出,示范引领的政策举措、企业项目不多。三是基础设施不足。现有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的数量不足,低空监视网监视和通信的覆盖能力和稳定性有待提升。四是应用场景不广。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等领域,在应急救援、载人飞行、物流货运、城市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建议:一、强化协同共建。协调省空管分局等军民航单位,强化军地民协同管理,进一步简化空域使用审批流程。由省发改委牵头,成立省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省产业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统筹指导各市县布局低空产业及直升机、无人机、eVTOL起降场地和低空监视站点建设,指导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全链条产业集群。二、强化示范引领。支持长株潭低空经济中心建设工作,推动长株潭获批中国民航局第三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成功申报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城市,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智慧空中交通(SAM)示范城市。深化长株潭低空空域管理试点,探索长株潭三地空域管理和空管运行协同管理,大力招引相关制造企业,争取更多央企、科研院所落户。在长沙坪塘、湘潭韶山开通长株潭低空文旅航线。三、强化基础先行。加快推动全省已完成规划布局的7000余个直升机起降点和已获核准的61个通用机场建设以及固定基地、维修基地等运营服务设施建设,建成“1+13+N”通用机场网络。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场地、充电站等。加快建设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争取走在全国前列。四、强化场景带动。加大对传统通航及新型航空器的运营补贴,扩大税收减免。将通用航空相关公共服务和装备产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及采购政策功能支持范围,拓展在农业、国土、电力、城管、警务、应急、救援、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定期发布应用场景清单,鼓励企业开展航空研学、航空运动、航空摄影、飞行露营、物流配送、公务出行、城市通勤、执照培训等新兴场景应用。选择长沙中心城区部分区域作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鼓励顺丰、美团等企业参与开展市内物流配送。发挥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商贸辐射作用,开展即时生鲜配送,持续扩大无人机干线物流。发放低空文旅体验消费券,支持举办各类低空赛事活动,打造“湘飞联赛”“湖南航模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支持举办通航产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