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致公党湖南省委会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对标对表致公党中央工作要求,围绕湖南工作大局,大力推进“1251”决策部署,认真落实“5+1”品牌建设2024年行动计划,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在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彰显致公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致公智慧和力量。
大力推进“1251”决策部署
在七届省委一次全会上,胡旭晟主委代表七届省委会明确提出“1251”决策部署:坚守一个目标,即建设高素质高效能有活力有贡献的参政党地方组织;推进两大战略,即“人才兴党”与“整体提升”战略;打响五大品牌,即强力推进“共识教育”“活力致公”“开放兴湘”“致公助学”“海归论坛”五大品牌建设;攻克一个难点,即全面推进党内激励体系建设。通过实施“1251”决策部署,着力提升组织的执行力、活力与影响力,全面推动省委会各项工作。
认真落实“5+1”品牌建设年度行动计划
“5+1”品牌建设是指省委会已经确立的“共识教育”“活力致公”“开放兴湘”“致公助学”“海归论坛”五大品牌和“致安合作”。其中,五大品牌为全省性工作,“致安合作”主要为省委会本级工作品牌。
品牌一:深入推进“共识教育”,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政治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各级组织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强对新修订党章的学习,加强“书香致公”建设,广泛开展读书会、宣讲会、理论研讨会等,打造“书香支部”“书香机关”“书香专委会”。发挥基地平台作用。用好用活长沙、桑植“共识教育”基地。倡导支部、专委会赴基地学习,发挥好基地党性教育、党史教育、共识教育的作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建好“湖南致公”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省市委宣传工作委员会的主导作用,策划、实施好重大活动和重大履职成果的对外宣传。继续推广《音乐里的致公党史》巡回宣讲。
品牌二:深入推动“活力致公”, 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推进“数字致公”建设。初步完成数字致公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依托数字化平台,在省直、株洲试行普遍化的党员和机关干部积分制管理,以推动党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重大变革。推进“活力致公”工作。构建文化、体育两大活动体系,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办好全省性的单项运动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各级组织创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尽最大努力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展现与激发活力。设立主委接待日,强化对党员的组织关怀。推进“人才兴党”战略。把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省市两级组织的“主委工程”,加强后备干部梯队培养。完善新党员入党谈话制度、通知制度;加强骨干党员和新党员培训,强化党员的义务教育,积极引导党员思想入党。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建立监督谈话、信访举报制度。强化专项监督和巡察。加强内部监督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监督,重点对省市两级领导班子、任实职党员、企业家党员及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员开展廉政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
品牌三:紧密围绕“开放兴湘”,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推进“开放兴湘”品牌建设。夯实“开放兴湘”支撑平台,强化湖南致公开放兴湘研究院日常管理,积极引导研究院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开放兴湘海归谈”专班作用,切实提高“开放兴湘海归谈”建言献策质量。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完成中共省委主要领导所出重点课题和“直通车”建言课题调研。做好省政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相关课题的调研和成果论证工作,形成系列履职成果。积极推进中央、省、市三级联动。完成政党协商工作任务。根据《中共湖南省委2024年度政党协商(会议协商)计划》,认真做好省“四大家”参政议政调研成果专题汇报会、《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共省委全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政党协商工作。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继续对口常德市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民主监督工作。围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会、全省法院检察院工作情况通报协商座谈会的协商专题,开展深度调研,切实提高协商监督质量。
品牌四:提质升级“致公助学”,深度服务乡村振兴
开展“致公助学”。筹措资金,开办2个致公班,资助100名学生。深化“致公助学”内涵,探索“致公助学”集中展示平台。统筹调动各专委会力量,以科普为重点,不断拓展助学领域,努力形成科普+美育、科普+健康等新模式。支持开展“爱心妈妈”“凤凰欲飞”“乡村教育百校行”等公益活动,推动各级组织和党员“致公助学”联动发展。开展公益帮扶活动。汇聚湖南致公助学联盟、致爱小组及广大热心公益党员的力量,成立湖南致公志愿者中心。对接中央和毕节,组织省内医卫专家、体育明星赴毕节开展“致福送诊”等相关活动,推介省内企业助力毕节医疗健康、文旅产业发展。
品牌五:高质量推进“海归论坛”,强化侨海服务实效
举办第11届海归论坛。建立论坛各主要板块的工作专班,强化论坛机制保障,推动海归论坛高质量进入2.0时代。以提升园区和省属高校的获得感为重点,切实强化论坛引才引智实效;办好“海归人才洽谈会”,线上线下精准服务海归人才;做大做强“海归双创大赛”,引导更多优质海归创新项目来湖南落地、成长,助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深化“侨海青年聚共识”。广泛与侨海青年接触、交流,了解侨海青年思想动态,提前合理确定议题,探索以青年海归主题沙龙为基础,主体活动答疑交流为核心的活动模式,大幅提升青年海归的参与度和互动交流的深度,切实提高“聚共识”实效。整合侨海资源。探索建立与省侨联、欧美同学会等涉侨单位的深度互动与合作机制,整合侨海资源,探索让更多涉侨单位承接海归论坛活动,拓展海归论坛深度与广度;发挥侨海优势,广泛联系香港、澳门、菲律宾、欧美等地的致公协会、友好侨社团和留学生团体,宣传中共二十大精神以及湖南的发展,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发挥公共外交功效。激发侨海工作基地活力,支持各基地“走出去”。
品牌+:扎实推进“致安合作”,助力安化乡村振兴
突出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医疗教育工作重点,助力推进安化乡村振兴。建立安化农副产品销售实体平台,系统推进安化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以中部(长沙)糖酒食品博览会为载体,探索打造“致安合作”展示对接平台。组织动员各领域专家,发挥致安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致公学堂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致公助农培训、科技下乡活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方案落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乡村旅游、文艺下乡等活动,持续开展“致福送诊”安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