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成,男,35岁,硕士研究生,医学遗传学主管检验师,就职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科。现任致公党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支部宣传委员。
2022年3月,新冠肺炎病毒再一次对上海发起了猛烈攻势。霎时间,人们的无奈、恐惧、呐喊袭卷着这座有着“东方巴黎”美称的城市,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队伍集结,全心援沪
2022年4月2日,星期六,清明节前夜,这是一个我毕生难忘的日子。晚20点正在陪小儿子的我接到医院紧急电话,湖南需要派出援沪核酸检测人员,我是医院遴选后的对象,现征求我个人意见,十分钟内要做出回复;21点要赶到医院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第二天出发去上海。眼看着回复的时间一点点过去,望着开心看动画片的孩子,我思绪万千。我是一名奋战在PCR实验室13年的骨干了,核酸检测工作肯定是可以顺利完成,既然自己有这个能力,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放心不下的是家中的老老小小。我的爱人知道后,毫不犹豫地说:“你去,注意安全!家里你放心,等你回家”。这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4月3日,湖南省第一批援沪医疗队集结成功,包括我在内的106名队员顺利抵达上海。马不停蹄,当晚22点我们与上海凤凰实验室对接并接受培训。
无畏风雨,勇克难关
开始的日子总是最艰难的。在这个临时搭建的气膜实验室,我主动请缨到样本制备间工作——这是整个核酸检测流程中风险最高、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地方。制备间里机器加样和手工加样同时进行,机器需在敞开的环境中打开核酸管盖,经常存在掉管、掉盖的情况,密闭的空间再加上极高的阳性检出率,含有病原体颗粒的气溶胶浓度高,医疗队员自身安全也存在较大风险,好在大家严格操作、有惊无险。
此次援沪,我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从中午到次日凌晨的日夜颠倒让人极度困乏,常常靠助眠药物维持。46个日日夜夜的抗疫生活,既漫长又短暂。漫长的是上海新冠疫情极为严重不知何时才能结束那种心里没底的感觉。前20天上海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人数都是在两万以上,每天都有巨量的标本然后检测出极高的阳性率,明明做好了防护却质疑自己是否执行到位;短暂的是酒店和气膜实验室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我都来不及和两个幼小孩子好好分享我在上海的经历。46天也就在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安慰中匆匆而过,在共同克服心理障碍、克服重重困难中匆匆而过。
同气连枝,春满人间
“只要一个团队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千里驰援上海的我们是一支由来自湖南省各地几十家医院工作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伍。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和省妇幼保健院给此次抗疫行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支部主委冯彬彬经常通过电话和微信联系我,转达致公党湖南省委会的问候,密切关注我们的抗疫工作和生活。家人对我的全力支持也是我坚定此行的力量支撑。
泱泱中华无所惧,万众一心共克艰。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大家”舍弃自己的“小家”,在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终于赢得了上海这场疫情狙击战的胜利。相知无远近,千里尚为邻。无悔踏上援沪抗疫征程,惟愿祖国山河无恙,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