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游

 文章来源: 作者:致公湖南  时间:2013-08-27 00:00:00
——致公党株洲市三中支部考察旅游文化活动记
 
8月10日,株洲温度接近40℃。当全城在享受着“免费桑拿”时,我们三中支部一行11人出发去了贵州镇远,考察这里久负盛名的旅游风情文化。
次日早上6点左右,火车抵达镇远。刚一下火车,肌肤便接触到镇远凉爽、清新的空气,让人觉得很舒适。把行李放在阳光宾馆,一行人便到街上闲逛。踩着青石板路,哒哒哒的响着,感觉很爽。石板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磨痕,仿佛可以看到过去千百年来在这宁静的山水之间藏着一个古老的镇子——这个镇子自古以来充满刀光剑影、弥漫硝烟,同时又是商贾云集、绮丽繁华。街道的旁边是舞阳河,碧绿的水静静的流淌着。有人在上面摆渡,也是静静的。从河面上飘来的风,撩动着岸边的垂柳。在河的旁边有一个古老的码头,码头旁有两只摆渡船,随波摇摆着,码头的石阶上很凉快,有风贯穿其中,如果有时间,我们愿意静静在这里的石板上坐上那么一天。但是肚子咕咕地叫着,提醒我们该吃早餐了。有一条街的两旁都是粉店,我们便到那里吃了早餐。粉店里除了平常所吃的圆粉扁粉外,还一种绿豆宽粉,口感独特,值得一试。贵州人喜食糯米,所以早上许多店子都摆有各种糯米粑粑出售,买上一个咬上一口,很实在、很黏牙。
本来打算一行人上午十点一起出发去位于城西17公里的舞阳河风景区坐船游玩,但因为当时游客太多,只能分两批去,第二批比第一批晚了整整两小时才到景区。走入景区,是蜿蜒的小路,小路的旁边便是流淌的浅溪,水清澈见底。溪里随意放着西瓜和啤酒,这是两旁小商贩所出售的商品,溪便是他们的天然冰箱。小路上还有人卖着一种舞阳河里独有的桃花水母,透明的,在水里慢慢荡着,甚是可爱。路旁有一股小山泉从山体的小洞流出,游客们在那里接水,喝上一口,冰冰凉凉,沁入心扉。
到了搭船的码头,因为近三个月没有降水的原因,码头这段支流已经干涸,露出了河床,我们在河床上走了一段,才到有水的地方上了船。游船一动立刻把我们带入了“绿如蓝”的江水之中,船头拨开宁静的水面,带我们进入了人间美境。两岸的山崖形态各异,水秀山明,给人以幽远、深邃、宁静之感。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给你眼中的美境命名,也可以听听导游的解说,还可以闭上眼睛让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的吹着凉风,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啊!让人美得象仙。
我们坐车回去的路上,下了一场阵雨,使因为炎炎烈日而变得有点燥热的小镇变得凉爽无比。傍晚我们在河边的一家叫芭诺客的大排档吃酸汤鱼。坐在河边,虽然太阳还没完全下山,但因为下了一场雨的缘故,让人觉得很舒适凉爽。旁边有石阶连到水里,有许多小孩从这里下水游泳。把脚踩到水里的石阶上,很凉快,河水比我想象中还要清澈,干净得就像自来水,不禁有些羡慕这里的小孩,每天可以来这天然的游泳池里畅游一番。吃晚饭在河边散步,河岸上有各种各样的店子、茶馆、食肆、咖啡馆、清吧,个个别致,很有特色,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天色渐暗,一盏一盏的红灯笼和各种柔和的灯光,顺着习习的凉风,沿着S形的河畔点亮了整个古镇,也闹腾了整个古镇。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我们出了宾馆,走进宁静古镇的清晨。在弱弱的晨光中,古城的山、水都被淡淡的白雾笼罩着,整个镇子还在灯光中酣睡。我们向石屏山顶爬去。上石屏山的路很陡,有些地方还时不时的有碎石落下。76岁的周天民老师也我们一起登上了最高峰。到顶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薄雾渐渐散去,回看古镇的灯光已经少了很多,即使还亮着得也显得有些暗淡了,但她还是那么的美,是去掉了华丽妆扮后的纯美。山上则别有一番景色,树木、破损的古城墙和我们都沐浴在初升的明媚的阳光里,一草一木,每人每物都象披了件金色的新装。
下山后吃完早餐,我们便坐7块钱一人的景区车去了铁溪,司机人很和善,下车时还送了我们一袋花生。
进入铁溪,便是秘境。走入景区不久,手机便没了信号,那时便想,要是在这里迷路,那估计要跟这里的山山水水呆上那么一段时间了。景区里除了水声便再无其它声音了。或许是来得早的原因,景区里除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看到其他游客。这时候的我们就像一群一不小心跌进未知秘境里的探险者,在弯曲狭窄的小道上行走,一旁是陡峭奇异的山壁,一旁是蜿蜒而下时缓时急的溪流,我们既在山里行,亦在水中行。有水从山壁上流下,坠入小道上天然形成的石池子里,溅起水花,池子里有小鱼在游,看到有人便藏了起来。山壁上有许多可以装进一个人的山洞,暗暗的不知通往何处去。小道随山势蜿蜒,时起时落。有几个小孩背着箩筐在上行走,健步如飞,他们必须在游客到来的高峰期之前,把箩筐里的西瓜饮料等摆在相应的“天然冰箱”里贩卖。路旁系着吊床,似乎是在此卖货物的当地人的休憩之所。在小道上有一个穿过山体的一人高的山洞,里面很黑,但是只在里面走两米便可出来。有一块山壁呈伞状覆盖着小道上,上面有水滴滴落下来,像下着小雨一样,砸在行人的脑袋上。一转弯,便是别有洞天。
走了1个多小时,我们到了龙潭。龙潭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很多。但正是这个表面上看着是小池子的龙潭,却是整个铁溪的源头,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怪不得人们都说龙潭深不可测。从龙潭流下的水很是湍急,但让人奇怪的是,龙潭的水面却一平如镜,无波无澜。整个龙潭呈碧蓝色,仿佛一块蓝宝石镶嵌于群山之中。脱了鞋在水里泡着,觉得实现了自己小时候夏天想把自己塞进冰箱里的心愿,而且这溪水还不是保鲜箱,应该是冷冻箱,冰到彻骨。有许多小小的鱼在水里游走,不怕人,想要用手去捧它们,它们却身姿灵活的溜走了。溪里有一根粗树枝像秋千一样挂在水上,于是我们便坐在上面,把脚伸到水里,觉得天堂就在这里。
午饭我们选择了景区门口的一家农家乐,把桌子、凳子放在门前的溪流里,搭上一个遮阳棚子,我们便坐在水里等着吃饭,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的水尽管没有龙潭那里的冷,但还是很凉,让人心情愉快。溪水是完全透明的,溪底下只有大小不一的卵石,即便许多小朋友在水中打水漂、打水仗或游泳都不会让溪水有一丝浑浊,仍然清亮透明。尽管太阳很大,但这里却比空调房还要舒服。
终于可以吃饭了,土鸡是现杀现炒的,只放了少许生姜,但味美得让你现在想起还流口水,当然还少不了其它农家特色菜。吃饭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才回去。
第三天上午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分头去逛了古巷。巷子曲折深远,路面由一块块大石铺成,时而顺山而上,时而曲径通幽。太阳已经很大了,但巷子里面却异常凉爽,有的巷子里几乎照不到阳光,只有偶尔一间低矮房屋,让一片阳光洒在地面。你永远不知道这巷子会带你到哪,你永远不知道转弯会遇到什么,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的巷子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有一间古宅子门没锁,便进去了,里面的木结构已经腐坏,变成了一栋危房。角落里房屋露出的飞檐,高大的石墙,转弯的石阶,路上的行人,和宅子前栽种的植物,这一切,仿佛都是为了写生和摄影而生。有一家豆腐花店在拐角处,豆腐花用复古的碗碟盛着,味道很好。走了不久,看到一家古宅,叫付家大院,便进去参观。宅子不大,却很精致。主人家养了一只黄皮黑纹的小猫,很是可爱。室内有一张百子床,很精美。还有一块清同治年间的牌匾,刻着“舞水流香”四字。一个玻璃柜子里放着一些付家祖辈用过瓷器和古书。从木楼梯上去,是一个访苖家建筑的木廊,设有座椅,从木廊上可以看到外面的古宅和巷子。从主人的介绍可知,他们的祖辈当初是何等的聪明和勤劳,到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付家的第八代子孙。
镇远一行大家深感收获颇丰——从那些细微的人文景观处接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8月14号凌晨1点我们回到了株洲。可是一出火车,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大家不禁回望起那凉风习习的镇远,回味起那悠远古朴的民族文化气息,或许,她已经根植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作者系致公党株洲市三中支部主委)

版权所有 中国致公党湖南省委员会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湘ICP备19001530号